如何推动 水网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2023-06-08 00:09
政策智读 本报记者 周子勋 赵姗 张一鸣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水网绿色发展。
在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中,如何体现绿色低碳的理念?调水行业如何减碳?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杨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站在淮河流域的角度而言,一是坚持节水优先,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技术与制度措施并重,强化农业节水增效,促进工业节水减排,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强碳汇和固碳能力。以河流源头区为重点,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强化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侵蚀沟治理等,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划定并落实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强化管控,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治理。三是在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中切实落实节能减排措施,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建筑材料、施工工艺,降低建筑能耗,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方式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发展。四是在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等调水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多水源联合调度优势,按照“由近及远、梯次调度”原则,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确定水价,促进供水效能提升。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技术与战略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曹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要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减少水资源消耗作为减碳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技术手段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推广绿色能源,调水系统的能源消耗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所以要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能源。要加强污染治理,对于污水、有毒物质的治理,是保护水资源及水生态系统的关键,也是减碳的必要手段之一。要优化调度管理,通过优化调度管理,减少调水的频次,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广信息化建设,实现调水的全过程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碳排放。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调水行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绿色制度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调水行业的绿色制度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在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的过程中,体现绿色低碳的理念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黄冠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优化工程设计与建设。在国家水网大动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采用绿色低碳的理念,优化工程设计和建设方案。减少土地的占用、降低工程强度和土方开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此外,促进节水意识,通过减少水网大动脉的输水泄漏和损耗来实现节水。采用清洁能源,例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包含34座泵站,需要大量的耗能。可以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注重水生态保护和恢复,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水域的生态系统,维护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问水大西北》作者何承生对本报记者说,绿色低碳的国家水网大动脉,要在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增加绿色植被上下功夫。减少能源消耗就是要以最短的调水距离、最小的工程量、集中的调水落差实现调水。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既要充分利用好水能,又要把调水和储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就是要把生态用水放在重要位置,改善气候和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倍增调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