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PVT光伏瓦建筑源储荷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水土气能科技研究(广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零碳单元”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技术路径:一种防漏水的光伏瓦边框+BC电池技术=BCPVT背接触光伏瓦,BCPVT背接触光伏瓦+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荷充=源储荷充一体化零碳单元。从而为零碳工厂、零碳车棚、零碳社区、零碳乡村、零碳农业大棚等场景提供系列一体化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随着时代与市场的强烈需求,一种防漏水的光伏瓦专利技术(BCPVT——Back contact photovoltaic tile背接触光伏瓦)应运而生。该技术紧跟不断发展的光伏前沿技术,广泛适应不同技术路径生产的工艺流程,仅在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上精心设计,不增加设备、材料,不增加成本,把常规的光伏组件变成具有防漏水、导水功能的光伏瓦。安装过程中,除支架外,无需外加螺钉、卡扣、胶水、导水装置……仅凭光伏瓦自身结构的叠合、卡接、卡扣,即可如同盖瓦片一样,牢固地覆盖整个屋顶。 该技术除以上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明显优势:其优良的防漏水、导水功能,可替代常规屋顶雨水遮盖的建设,大量节省材料和投资;提高屋顶光伏的覆盖率和雨水除尘功效,显著增加发电量;搭配沟瓦、栋瓦、斜瓦以及合适的色调,可建造视觉良好的漂亮屋顶。 由于该技术的叠合、卡接、卡扣结构完整,广泛适用于坡度在5°~90°的屋顶、幕墙、车棚、廊道、各种大棚等场所。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视觉美观的光伏建筑一体化。
查看更多国家水网战略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引江济黄调水工程”,年均调取三峡水库3-9月份富余水资源170-238亿m³,以水资源替换形式,解决雅布赖山以东内河流域、黄河流域、华北平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水;二是“藏水北调工程”,年均调取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还没有开发利用的水资源430-1010亿m³,以水资源替换形式,解决雅布赖山以西内河流域生态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用水;三是“风光水储一体化工程”,做到调水与储能、发电相向而行,互利共赢,在储能、发电中收回调水工程投资,实现零成本调水。
查看更多由于黄河上中游几十年来水土保持措施的持续发力,黄河泥沙锐减,水沙关系基本趋于正常,“调水冲沙”的思路应有根本性转变。根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调水原则,把从川西高海拔年均调水170亿m³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改为工程更简单、地质更稳定、水能损失小、水源更充足的从三峡水库调水到华北平原,把华北平原年均使用的145亿m³黄河水置换给黄河上中游使用,一举解决黄河流域、雅布赖山以东民勤-阿拉善内河流域、华北平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查看更多绿色低碳的国家水网大动脉,要在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增加绿色植被上下功夫。减少能源消耗就是要以最短的调水距离、最小的工程量、集中的调水落差实现调水。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既要充分利用好水能,又要把调水和储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就是要把生态用水放在重要位置,改善气候和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倍增调水效果。
查看更多改变思路,把藏东南丰富的水资源集中调到格尔木、罗布泊发电,实现调水与发电相向而行,利益共赢,在发电中收回调水工程投资,实现零成本调水。调水线路上,选择3300-3600米的海拔高程,通过4段总长222公里的隧道,把藏东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年均430亿立方米的水自流到青海玉树;从通天河三级大坝提高水位633米;139公里隧道自流穿过昆仑山;在格尔木利用1334米有效落差发电(其中隧道工程65公里);320公里水渠自流到柴达木西部4500平方公里的特大水库调蓄;70公里隧道自流穿过阿尔金山,利用阿尔金山-罗布泊1898米有效落差发电(隧道工程57公里)。通过这种方式,以最短的距离(873公里)、最小的工程量、集中的落差(3232米)实现调水和发电(年均发电2667亿度),并通过水电的储能调节,同步打造年均发电量2.67万亿度的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年均减少化石燃料约8.5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亿吨。由此实现调水、发电、储能、减碳、气候生态改善等系列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查看更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不仅缓解了华北平原用水的紧张局面,还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工程都还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我相信,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查看更多“三调”成果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要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查看更多我们研究调水工程,不能仅仅为了缺水而调水,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调水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结合能源迭代、粮食保障、生态短板,以及水能利用、水汽环流等自然规律,以系统思维,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时空上的结构性缺水问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调水和科学用水。由此,将拉动投资数百万亿元,接力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建设,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化解诸如房地产税改革难以落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解决劳动就业等系列社会问题。激活经济内循环,筑牢经济基本盘,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确保我国GDP持续、健康、稳定、高速增长。这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拓展国土利用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