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议】:国家水网战略之一
科学解决黄河流域、华北平原高质量发展用水的建议
雨露水1,张博庭2,陈传友3
(1.水土气能科技研究,广州 510630;3.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北京 100044;4.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北京 100101)
2023.12.28
摘 要:由于黄河上中游几十年来水土保持措施的持续发力,黄河泥沙锐减,水沙关系基本趋于正常,“调水冲沙”的思路应有根本性转变。为了减少调水工程量,降低用水成本,避免调水工程对川西生态脆弱区的影响,避免川西水电基地的发电损失,提升调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调水综合效益,根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调水原则,把从川西高海拔年均调水170亿m³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改为工程更简单、地质更稳定、水能损失小、水源更充足的从三峡水库调水到华北平原,把华北平原年均使用的145亿m³黄河水置换给黄河上中游使用,一举解决整个黄河流域、雅布赖山以东民勤-阿拉善内河流域、华北平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江济黄调水工程;黑山峡水利枢纽;玛若水利枢纽;古贤水库;引大补黄调水工程;调水冲沙;以砂治沙
提出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久拖不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缺乏应有的水资源支撑。
分析问题: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已经时隔22年。22年来,方案做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但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以最新版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布局及一期工程方案研究》[1]中的推荐方案为例,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调水将导致水源区下游发电损失。川西水电基地批复在先,再从其源头调水,相当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复建设,必将导致川西水电基地及其下游的发电损失。以调水的平均高程2918m、葛洲坝坝脚水面高程43m估算,落差2875m,按80%的有效水能落差估算,损失发电落差2300m,年均调水170亿m³,发电效率按86%估算,年均损失发电量915亿kwh,按入网电价0.3元/kwh估算,年均损失发电收益约275亿元,折合单方调水成本1.62元。如果对此损失不进行补偿,水源调出区的阻力巨大;如果进行补偿,调水成本太高。
2. 工程量与调水量不匹配,调水成本高。根据该工程方案,上、下线两期工程年均调水170亿m³,一期工程单方水投资32.2元来推算,两期工程的平均单方水投资约38.68元,即使不算本金,只按年均3%的利息计算,单方水需支付利息1.16元,加上本金摊销、运营管理、维修维护等费用,调水成本约2元/m³。如果再加上水源区下游发电损失的补偿,调水成本约为3.62元/m³。
3. 调水线路处于地质极不稳定的川西、甘南皱褶地带,鲜水河、松潘-较场等地震带,超强地震频发将带来系列工程风险、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对策建议:由于黄河中上游几十年来旱作梯田、淤地坝、林草植被“三道防线”标本兼治的水土保持措施[2]持续发力,黄河泥沙量减少了80%以上[3],水沙关系基本趋于正常,“调水冲沙”的思路应有根本性转变。为了减少调水工程量,降低用水成本,避免调水工程对川西生态脆弱区的影响,避免川西水电基地的发电损失,提升调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调水综合效益,根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调水原则,把从川西高海拔年均调水170亿m³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改为工程更简单、地质更稳定、水能损失小、水源更充足的从三峡水库调水到华北平原,把华北平原年均使用的145亿m³黄河水置换给黄河上中游使用,一举解决整个黄河流域、雅布赖山以东民勤-阿拉善内河流域、华北平原的生态用水和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1. “以砂治沙”工程
“以砂治沙”工程,是在巩固和扩大“旱作梯田、淤地坝、林草植被”水土保持“三道防线”的基础上,以河砂产业治理黄河泥沙淤积,使得黄河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综合治理工程。
黄河泥沙淤积河道,导致河床抬高,威慑黄河两岸。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的数据,统计了2018-2022年5个丰水年的输沙量,小浪底为16.045亿吨,利津为12.5亿吨,即使中途的产沙量不计(2021年郑州洪水产沙量不少),还有3.545亿吨的泥沙增量淤积河道。因此,仅靠“大水冲沙”和“调水冲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于建筑业的发展,河砂需求量大,许多河床采砂过度,为了保护河道,全国的河床采砂都被严格管制,导致河砂供应紧张,挖山粉砂在全国各地都有存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黄河水道、大运河、铁路等黄河运砂的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规划设计为抓手[4],在严格管控下,通过发展河砂产业,减少黄河泥沙淤积,让黄河泥沙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并通过河砂产业的收入,高标准治理黄河。久久为功,二三十年后,疏通郑州以下航道,实现黄河蓄水和通航。让黄河成为真正的安全河、健康河、幸福河。
2. 黄河上、中游水资源调蓄及主要供水工程
根据2018-2021年四个丰水年份头道拐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数据,4年下泄水量1270亿m³,如果年均下泄水量控制在80亿m³,年均增加上游用水量110亿m³,将还有510亿m³的水,需要调节库容储存,供枯水年使用。
黄河上游,具有较大调蓄能力的水库有:玛尔挡水库的调节库容7.1亿m³,龙羊峡水库调节库容194亿m³,刘家峡水库调节库容41.5亿m³,合计为242.6亿m³。与510亿m³的调节库容需求相比,还需要增加267亿m³的调节库容。
(1) 建议尽快启动黑山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正常蓄水位1380米的黑山峡水库,在增加约50亿m³调节库容的同时,通过修建民勤-阿拉善自流引水干线,为雅布赖山以东的石羊河流域和阿拉善地区年均供水约30亿m³;还可通过乌海湖为乌兰布和-科泊尔滩年均供水12亿m³。这42亿m³的增量用水,为阻击巴丹吉林沙漠的风沙东袭,“围歼”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增加高效节水的现代化农业耕地约800万亩。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2) 建议加快玛若水利枢纽的修建。经研究,在玛曲县下游的黄河峡谷多松,建139m高坝,利用玛曲-若尔盖湿地蓄水,调节水位控制在3439-3425m之间,调节库容约203亿m³。并通过该水库为洮河补水,经洮河梯级电站发电后,借鉴甘肃省的引洮工程经验,从九甸峡水库修建输水干线,缠绕黄土高原山脊直通鄂尔多斯,自流供水覆盖整个黄土高原,一举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用水和高质量发展用水问题。年均供水约30亿m³。[5]
(3) 黄河中游,建议尽快启动古贤水库的建设,增加48亿m³的调节库容,并为黄河两岸山西、陕西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供水提供便利。
由此,不仅解决了黄河上中游水资源留丰补枯的调蓄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雅布赖山以东地区的气候和生态。高效用好华北平原置换出来的145亿m³水资源,为黄河上中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不远的将来,实现黄河变清,旱涝从容。
3. 引江济黄调水工程
引江济黄调水工程是充分利用三峡水库富余的水资源,解决华北平原用水的调水工程。
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水区在兰州以上的上游区域,主要用水区在小浪底水库以下的华北平原非黄河流域。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数据统计,“八七分水”后1987-2022的36年间,黄河上游头道拐、中游三门峡、下游利津水文站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323.97、509.32、584.51亿m³,以水资源总量的23%来计算河道的基本生态流量,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生态水量分别为74.51、117.14、134.44亿m³,实测36年平均径流量(含期间新增水库蓄水量)分别为185.75、263.17、186.82亿m³。根据“高水高用”的用水原则,黄河上、中、下游年均可增加用水量分别为111.24、34.79、-93.65亿m³。由此可见,在没有调水的情况下,黄河上、中游可以通过减少下泄流量,每年增加上、中游用水合计为146.03亿m³,真正缺水的是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年均缺水93.65亿m³。
1987-2022年期间,黄河上、中、下游可增加断面用水量推算表(单位:亿m³)
序号 | 水量类型 | 头道拐水文站 (黄河上游)① | 三门峡水文站 (黄河中游)② | 利津水文站 (黄河下游)③ | 备注 |
1 | 年均水资源总量 | 323.97 | 509.32 | 584.51 | |
2 | 基本生态流量比例 | 23% | 23% | 23% | |
3 | 基本生态年径流量 | 74.51 | 117.14 | 134.44 | 1*2 |
4 | 实测年均径流量 | 185.75 | 263.17 | 186.82 | |
5 | 减少下泄年径流量 | 111.24 | 146.03 | 52.38 | 4-3 |
6 | 可增加断面用水量 | 111.24 | 34.79(5②-5①) | -93.65(5③-5②) |
调水路径:在大宁河支流洋溪河筑235m高坝,从大昌湖(三峡水库)抽水提高水位到370m高程,以68km输水隧洞穿过巴山分水岭,在堵河的潘口水库调蓄后,经潘口、小漩、黄龙滩三级水电站(扩建)发电后,尾水注入丹江口水库。经丹江口水库调蓄后,沿南水北调中线新建473km水渠,在郑州上游注入黄河[6]。
▲ 中国水网战略研究图解(审图号:GS粤(2024)238号)
运营方式:该调水工程仅在3-9月份调取三峡水库腾库防汛和汛期富余的水资源170亿m³(10月-次年2月份枯水季节不调水或少调水,主要以抽水蓄能电站方式运营,赚取电费差价收益),经丹江口水库调蓄后,按需为华北平原供水(主要供水时段为10月-次年6月,7-9月华北汛期不供水或少供水,水渠可作为汛期排洪排涝应急使用)。该调水工程采取抽水蓄能电站方式运营,通过错峰抽水与发电,年均赚取电费差价收益约40亿元。折合单方水收益0.24元。[7]
水价计算:设计年均调水170亿m³,总投资约1450亿元。单方水投资约8.53元。以水价0.4元/m³计算,年均水价收益68亿元,加上电费差价收益40亿元,年均收益约108亿元。投资回报率为7.45%,属于优质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4. 引大补黄调水工程
引大补黄调水工程,是通过安羌-麦尔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从大渡河干支流麻尔曲调水到黄河贾曲的调水工程。
调水路径:在麻尔曲与阿柯河交汇处的色尔吉下游建高坝(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56亿m³),回水淹没安羌镇;在麦尔玛镇下游建水库;以麦尔玛水库为上水库,色尔吉水库为下水库,在安羌镇与麦尔玛镇之间建120万kw的抽水蓄能电站;从麦尔玛开凿29.5km隧道直通黄河支流贾曲,疏浚贾曲隧道出水口至黄河25km水渠。需要给黄河补水时,从麦尔玛水库(上水库)开闸放水,自流进入黄河玛若水库。设计调水流量约180m³/s。[8]
该工程是为黄河上中游增加水源的备份工程。正常降雨年份,仅作为普通的抽水蓄能电站使用,无需调水;如果出现连续多个枯水年份,而且黄河上游的调蓄水库不够供水时,才需要从该抽水蓄能电站放水加以补充。旨在为黄河上中游供水加上一道“保险”。
结 语:以上四大系列工程,总投资不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规划方案的投资规模,不仅解决了整个黄河流域、华北平原高质量发展的用水问题,而且解决了雅布赖山以东民勤-阿拉善地区、黄土高原输配水的两大工程,还解决了黄河泥沙治理难题。充分利用了三峡水库腾库防汛及汛期洪水的富余水资源,避免了调水工程给川西水电基地带来年均约915亿kwh的发电损失,避免了川西皱褶地带超强地震频发带来的工程风险、用水安全、生态安全。调水成本降低了89%左右,减少了用水负担,更好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金良,景来红,李福生,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体布局及一期工程方案研究[J].人民黄河,2023,45(5):1-5.
[2]迟诚.黄土高原5.8万余座淤地坝持续“强身健体”—— 管好一座坝,拦住亿万沙.中国水利.[EB/OL].(2023-6-22)[2023-12-28].http://www.chinawater.com.cn/slb/1b/202306/t20230627_798211.html
[3]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网.[EB/OL].(1998-2022)[2023-12-28].http://www.yrcc.gov.cn/other/hhgb/
[4]周黎 范江涛.黄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获批.黄河网.[EB/OL].(2020-11-19)[2023-12-28].http://www.yrcc.gov.cn/xwzx/hhyw/202011/t20201119_222655.html
[5]何承生.水量分配及输水线路.附件一.《问水大西北》(第一版).P69-71
[6]何承生.引江济汉与中线二期大流量调水工程.附件二.《系统思维,科学构建国家水网大动脉简要分析报告》P19-39
[7]何承生.中线二期大流量调水工程/引江补汉二期工程.附件三.《中国储能水网》P8-17
[8]何承生.引大补黄调水工程.附件二.《系统思维,科学构建国家水网大动脉简要分析报告》P80-94
【附件】:
附件一:《问水大西北》(第一版)
附件二:《系统思维,科学构建国家水网大动脉简要分析报告》
附件三:《中国储能水网》(与他方合作课题,目前暂未公开)
附件四:中国水网战略研究图解